广 西 专 业 综 合 性 心 理 服 务 机 构

压抑愤怒,那不叫“处理情绪”

发表时间:2020-10-13 11:30

关于情绪,其实我们懂得很少。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愤怒、难过、委屈、羞辱

然后,我们简单地以为,

就是面前这个对象,说的某句话,做的某件事,某个表达和态度,带给自己的糟糕感受,

接着我们再“合理化”地找一个理由,将之归咎于——

“他是个渣男”,

“她不够爱我,总是自我中心”

“这个人就是个混蛋”

“他就是想控制我,奴役我!”

“她瞧不起我,轻视我”

“他从未看见过我”

……

但其实,这一切都不是完全的真相


情绪,在意识的下面,

它发生的原因,并不像我们的意识,以为的那样。


情绪,很多时候,是被你的回忆和创伤勾起,

而你的那么多愤怒、难过或者屈辱,只是在重复着你的过往。


01


今天,你有没有被激活创伤的时刻呢?

先不要轻易回答“没有”。

我们的情绪体验,或者说我们的感受,

有时候非常强烈,强烈到自己好像都被情绪淹没了,


  • 有人会因为一句话,气得浑身发抖、

  • 有人会因为别人的一个判断,拼命反驳好像说服不了对方就完全接受不了,

  • 有人会因为人家的一个眼神,就觉得自己被伤害了,低落到了尘埃里,觉得自己糟糕透顶。

不是,这个人太过敏感,或者太作,

更不是那顶经常被拿来扣上的帽子,“你想太多了吧”。

其实是因为我们在一个情境里被激活了内心深处的记忆,被激活了埋在潜意识里面的创伤。

当这个部分被激活了之后,

我们在那一刻体验到的情绪,

其实并不单单是那个事件或者那个人,一句话或者一个表情带给我们的情绪。


在这个情绪当中,

如果说事件本身带给我们的情绪是30%的话,

有可能因为我们自己的创伤体验被激活,这个情绪可能会变成100%,甚至200%,变成情绪爆表。


因为——

你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这件事情导致你自己产生的情绪,

还叠加了,创伤情境被激活后,

你在当年那个创伤里,产生的极端情绪。



说一个故事,其实这个场景是很常见的,在很多人的家庭里都会有。

一个妈妈,一个女孩子,还有这个孩子的外婆,她们三个当时都在家。

这两天天气变得很冷,孩子的外婆坚持要给孩子穿上一件羽绒服,再让孩子出门,

孩子不愿意穿,就和外婆发生了争执。

争执中,妈妈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她跟外婆,也就是跟自己的妈妈说,“既然她不想穿,你就不要让她穿了!怎么非要管她!”

妈妈的语气是比较激烈的,

外婆也语气强硬地回应,“你看看天气这么冷,如果她不穿这件羽绒服出门,她待会回来一定会感冒!感冒就很可能会发烧,又很可能变成肺炎!现在流感那么多……”

妈妈一把扯过衣服说,“我说不给她穿就不给她穿了!我是她妈还是你是她妈!”

外婆,听到女儿这样的语气,也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跟自己妈妈说话,我几十岁的人了,我不是为孩子好吗?我难道要害她?你懂不懂尊老啊?!”

如果不去急着评判这位妈妈如何不尊重老人,

如何对外婆说话不够克制,

如何情绪失控表达过于激烈的话,


我们会看到,此刻的这位妈妈很愤怒,


其实,她之所以会这样强烈激动地回应“不要给我的孩子加外套”这件事情,

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之中,她有很多很多愤怒的情绪。

如果不是评判,而是观察,

一个问题就会浮出水面——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多愤怒的情绪呢?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的咨询师,如果你没有去评判她而是接纳她的愤怒,

那么当你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这个愤怒的妈妈也许会告诉你,

“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就经常感冒,小时候我经常被自己的妈妈,也就是我孩子的外婆,裹得像一个粽子一样的,才能在冬天出门。”


“那个时候,你还记得你的情绪吗?你有什么感受?”


“我很愤怒!我不能为自己穿什么做主。”

这是一个对于咨询情境的模拟,但是,这样的情境的确常常出现在咨询里。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觉察的话,就会理解到,

妈妈的愤怒,并不是真的因为外婆一定要让外孙穿上一件羽绒服出门,

也并不是全然因为孩子不愿意,外婆又再一次坚持了她自己的意见,


实际上,妈妈的愤怒如此大,是因为——此刻在妈妈的心里升腾出来的这种愤怒,

其实是妈妈儿时的愤怒,在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没有办法去反抗,一定要她穿上羽绒服的母亲。


故事很可能是这样的,

她有一个焦虑的母亲,假如儿时的她不穿羽绒服出门去玩,

她母亲的情绪可能会失控,她的母亲非常焦虑,她害怕孩子出门着凉感冒,引发任何糟糕失控的结果,比如发烧或者肺炎,

如果自己的孩子身体出现问题,也就意味着“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所以,孩子自己的意愿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这样妈妈才能不焦虑。”

无数次地,这个小女孩都为了母亲的情绪,而被扼杀了自己的愿望。

她必须完全活在,母亲的掌控之中,母亲才会觉得平静。

时光倒回三十年前,没有人帮这个小女孩说话,小女孩是孤立无援的,她的自我的意愿喊出来没有人听见,也没有人主张,

她也许也说过,“我不要穿这件羽绒服出门,因为我没有那么冷,”或者,甚至她在三十年前根本就不敢说,不。

她的自我,在焦虑的要控制一切的母亲面前,是被无视的,剥夺的。

如果我们去共情三十年前的小女孩,

你说,她愤不愤怒?


而那种被剥夺了自我的感觉,

究竟有多可怕,

她又多么不想再度体验。


02


所以,她看到外婆叫孩子穿衣服就如此愤怒,克制不住地对自己的母亲大吼,

对一件小事如此地在意,

是因为,她再一次进入了和儿时类似的情境里,

这个相似的情境,激活了她深埋心底的记忆,和潜意识的创伤

那种强烈的难受的体验,再度袭来。


儿时,你无法愤怒地呐喊出“不要”,但是现在,你可以了。


于是,她借着孩子的这个现实的故事,终于呐喊出了自己儿时对母亲控制的愤怒。

这才是整个故事。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讲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就能更多的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的各种情绪。

因为它们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和现实相关,更多的是和我们自己的过去相关。

在这个故事里,

我们拆解了情绪。


于是就看到了情绪背后的故事。

情绪不仅仅是当下的产物,也往往会叠加大量的潜意识创伤中的动力。

是潜意识的动力,在搅动着情绪。

没有评判,如果只是去观察的话,我们会看到很多故事,会看到很多潜意识动力运作的方向,

于是我们会有更多对自己的理解。

这才是对情绪的处理。

这就是觉察情绪的好处。

如果你生气,难受,委屈,

于是你就将对面那个人简单地定义为坏人,

这很难真的让你释怀,因为如果他是坏人,那么你就是个受害者。

但如果你能读懂情绪背后的故事,

看到创伤是如何被激活,情绪又是如何叠加,

那么你就会对自己和他人,多了很多理解和接纳。

处理情绪,不是告诉自己要宽容,不是压抑愤怒不表达,

处理情绪,是搞清楚,自己的情绪究竟来自于哪里,它如此强烈是否在提示你什么?


03


如果读懂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你也许会发现,生活中其实很多情绪不单单是这个事件本身引起的。

  •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身边亲近的人讲了一句话,

    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没毛病啊”,“很有道理啊”,

    但是听起来,就是极度让人不舒服,或者极度令人愤怒,

    以至于你可能当场就要对他进行回击,恨不能狠狠地将他……

  • 有时候,你明明讲一个很对的事情,对方却莫名生气。

    比如说,同样是穿衣服的故事,

    同样的是在冬天,妻子对正要出门的丈夫说,“你怎么才穿一件衬衣?你是不是穿的太少了?外面那么冷,把外套带上再出去吧。”

    妻子这句话听上去,挺温和平静。

    但是这个丈夫却被莫名点着了,他对妻子说,“你能不能不要管我?”

    并且也没有拿外套,就愤愤地出门了。

如果我们不去解读所谓的潜意识,

如果我们不去拆解情绪背后的情绪,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丈夫有问题,妻子被欺负了,丈夫好心当驴肝肺,丈夫怎么能这样沟通?


但如果我们去理解这个情绪,那么很有可能在这个故事的背后,

丈夫有一个曾经对他很控制的母亲,

这个母亲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的长大,有自己独立的个体的界限,有自己感知温度的能力,

母亲一切都替孩子做主,导致孩子有一种“我被吞噬了”的感觉。

所以他不想再被别人做主。他不想再体验这个。(潜意识里)


所以,他的反应可能是一个应激的反应。

被激活了创伤,他的反应和情绪可能是很剧烈的。


这就好像一个人,曾经在河边溺水,

他虽然被救回,但是如果他再次走到河边、湖边、江边的时候,他很可能会有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他来到了类似情境下,激活了他的创伤体验,他可能会体验到极度的害怕。因为不想再体验,所以他就不再去水边了。

他对水的反应,会比别人都大。

我们很容易去理解这个曾经溺水的人怕水,

却很难理解带有情绪的自己和他人。


然而,情绪其实就是一样的产物,它也有它产生的原理和路径,

它和好坏道德无关,却和潜意识密切相关。

所以和情绪讲道理的人,就是在压抑,而不是在处理。


和情绪别讲道理,而是去倾听,

你的情绪,他的情绪,究竟在说什么呢?


这是,理解的最高层次。

当我跟你这样说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这么生气?

当我讲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为什么如此沉默?

你为什么因为我这样说,就觉得我是一个坏人,

你为什么突然拂袖而去?

你为什么如此歇斯底里?

在很多个为什么的背后,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得出一个结论,

说这个人很渣,他没有理解能力,他不够爱我,

那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那只是你意识的一个解释罢了。

接纳自己的情绪,共情他人的情绪——对于关系,至关重要。


放下评判,我们会发现,人这样一个生物可能有很多的bug,

在我们小时候发生过的那些情景,你也许已经完全不记得,

可是它其实还在你记忆的深处,在你潜意识的模式里,有着巨大的动能,搅动着你的人生。

当你去到类似情景的时候,

你的大脑不需要反应,你的情绪就会出现反应。


情绪的出现,不需要经过意识。


我们的意识常常是为了去解释这个情绪而存在。

但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满足于用意识去制造的一个合理解释,

那么也许,我们会错失真相,我们会产生很多误解。




写在最后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创伤,也会有自己的bug,

你也许不知道那个点在哪里,但是情绪会告诉你

每一次都有读者在文后留言说,能不能给我一点方法?

我知道接纳很重要,但是怎么去接纳?


我想,接纳的前提是理解

是你愿意去看真相,而不是只会去分对错。


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这才是,接纳的开始。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