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西 专 业 综 合 性 心 理 服 务 机 构

南宁心理咨询:被二舅治好的“精神内耗”,你是不是也正在经历?

发表时间:2022-08-07 11:43作者:一夜之间,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了。    up主用他特有的语调讲述,来源:南宁心理咨询中心

一夜之间,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了。


up主用他特有的语调讲述,平静且毫无波澜。二舅的故事,却让人忍不住唏嘘。


二舅,作为村里成绩最好的学子,在考试前夕突发高烧,医院里的四针打下去,把好端端的一个人打成了腿部残疾,不得不放弃学业。


他消沉过、彷徨过,最后坦然面对现实的残酷,学做木工养活自己。去过北京,待过部队,如今凭着好手艺,成为了村里不可替代的存在,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图片


up主说,二舅的故事治好了他的精神内耗。看完视频之后,无数个屏幕前的你我,也不由地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明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每天都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不管是学业、工作,还是感情、人际关系……为了一些不如意的事,长期处在心烦,焦虑的状态中。


这样的精神内耗让我们疲惫不堪,想改变现状,却又不知道如何缓解。


也许,从成千上万被二舅的故事激起的共鸣里,我们能找到一点答案。



01

什么是精神内耗


内耗,是一种心理痛苦放大器它的定义为“个人因注意偏差、思维困扰、感受与理智冲突,体验到的身心内部持续的自我战斗现象”。


内耗常常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和自控力等心理资源的无谓消耗,减弱甚至摧毁我们的行动能力。


这种对心理资源的损耗,使我们在面对真正的挑战时,很难进行良好的应对。一些原本容易克服的困难变得非常严峻,一些可以被原谅的小失误变得格外凸显。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不了解、不重视内耗的精神状态,只是默默忍受内耗的痛苦,内耗会更频繁地在日常中出现。

首先,内耗状态下的认知模式很难进行转变。人在“内耗”的状态下,心理能量是混乱的,无法有秩序地发生流动和转换。因此,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想着同一件事,无法处理复杂的思绪而不被压垮,不知道如何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其次,内耗也是一件很容易被激发产生的现象。任何一个小挫折,例如:在社交中与人交往不顺,仅仅是他人说了一句不一样的想法,都可能引发你的低自我价值感,陷入内耗中。


总之,外部世界也许并没发生什么,我们自己的内在却打了很多场架了。


这样的内耗,是一种接近病理性的强迫行为,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又无法摆脱。



02

精神内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很多人,总是陷入自我怀疑:对过去充满遗憾,对未来没有信心。


内耗,就是来自于对各种令人焦虑和悔恨的事件,过度思考和自责。是在用内省、穷思竭虑、疲劳、消极、被动等心理防御机制,来掩盖潜意识中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痛苦。


图片


每当感到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就想努力改变自己。希望自己是个勇敢、坚强、乐观、勤劳、充实、果断……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然而在想要努力做点什么的过程中,又因为自我怀疑而先一步体验到“失败的恐惧”,导致无法真正地去行动。


即使身体没有每时每刻都在行动,但是头脑和心却一直在马不停蹄的运转。想要做的越多,目标越是庞大,渺小感越是强烈,无力感越是强烈。


最后,在这些负面情绪的控制下陷入“感到很累,却无能为力”的自我耗损状态。



03

如何面对精神内耗


为什么up主的二舅治愈了大家的内耗呢?


因为二舅在面对生活的无常时,依然表现出努力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在身体残疾的状态下,他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依然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二舅,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许我可以把普通的生活过得再好一点,生出了“我能靠自己过好这一生”的信心。


图片


但是这样的治愈,可能也只是暂时的。精神内耗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它的来源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诚如up主自己在新京报的采访中所说:

他只是短暂性地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没有人可以靠别人根治心理上的顽疾。我生活在北京这么大的一个城市,一直在平衡“出人头地”和“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那么,有没有什么自己可用的,适合长期努力的方法来缓解这样的精神内耗呢?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觉察自己的状态


要想做出改变,最首要的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现状,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状态。


简单来说,当自己陷入情绪之中,比如焦虑,恐惧,愤怒,犹豫……这时,让自己跳出来,想象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反思:

  • “我”正在遭遇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 这个情绪是由什么问题所引起的?它合理吗?
  • 这种状态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当“我”这样的时候,问题的事态有变得更好吗?


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练习。不妨把它写到便利贴上,贴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

不要被情绪控制,先停下来,想一想,我在做什么。


慢慢来,锻炼它,内化它,最好是把它变成一种本能。


当你能够从这个视角去审视自己时,你就已经实现了“不被情绪所控制”,而掌握住了大脑的主导权。



2、停止“what if思维”


精神内耗严重的人会经常幻想“如果……,就好了”,比如“如果当年选择了喜欢的专业/职业,现在的生活就会更好”“如果上次更努力一些,事情就不会搞砸了”......


在思考“what if”时,我们把不完美的现实与这些想象中的可能性进行对比,这会使我们对现在的生活逐渐产生怀疑和失望。


“what if”通常都非常吸引人,因为它展现给我们一个未曾发生过的美好幻想,但选择另一个选项后是否真的能变得更好,我们永远无从得知。


停止“what if”思维,去好好把握现实中已知,而非想象中的未知,我们便能从头脑中那些不会发生的、却带来精神内耗的“本应该”中走出来。



3、承认自己的弱小


很多精神内耗都来源于我们把自己当作了一场舞台剧的主演,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这使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日常琐事带来的寻常苦恼,也都演变成一场场旷日持久的持续煎熬。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时间的悖论》中写道:“在宇宙洪荒一眨眼的时间里,我们就会成为数以亿计的人类祖先中的一员。”从人类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生命如此短暂,我们也都渺小如尘埃。


接纳自身的局限性,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控制很多事。这有助于放手和放下,让我们对生活琐事有更淡然的态度,对现实中的苦难释怀。



4、提高行动的优先级


精神内耗主要的问题,是消耗我们的动力,阻挡我们的行动。


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要克服精神内耗,最有效的做法,其实就是培养自己“去行动”的习惯。


所以,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就是:

如果一件事情,你想不到特别有力的“不去做”的原因,那么,优先选择去做。


不妨把这句话当成一个信条,用来指导自己的决策和判断。可以把它记在便签上,让自己反复看到,提醒自己去行动。


很多时候,不去做可能有种种原因,可能是怕麻烦,可能是权衡得失,可能是害怕不确定性……但不去做,这些东西就永远都是「未知」,它们永远都不会得到解决,会一直残留在你的记忆里,造成内耗。


只有去行动了,你才能把未知变成已知,把不确定变成确定,让它们得到安放和处置,不再干扰你的思考。


另一方面,行动,也是开启自己正向反馈循环的第一步。很多时候,只有你去行动了,你才会发现:原来我所恐惧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我先前对它的猜测、担忧和焦虑,其实很多都是不必要的。


这就是你开始克服自我怀疑和恐惧的第一步。

也是你摆脱精神内耗的第一步。


记住一个简单的道理:

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你是感觉不到恐惧的。

你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拆解它,应对它,消除它,最终获得反馈和成长。


恐惧只存在于什么?存在于你的身后。它就像影子,牢牢地抓住你、束缚住你。


不要被影子吞没,你要做的是,往前走。


记住:并没有什么东西在阻碍你,除了你自己。


图片


推荐阅读:二舅刷疯我的朋友圈,我想说“精神内耗”不背这个锅



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