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西 专 业 综 合 性 心 理 服 务 机 构

女孩因弟弟而眼盲:二胎家庭,没有公平可言

发表时间:2019-12-19 09:22

刘诗诗儿子的小名这个话题上了热搜。

据说,吴奇隆和刘诗诗的儿子名叫步步,也许就是有意在纪念两个人定情的电视剧《步步惊心》。


当年,吴奇隆在婚礼上曾说过:

我也不止一次埋怨过老天,我老对他说,你对我不好,你让我经历过很多奇怪的磨难,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



我相信,这些不开心的事,有事业上的挫折、感情上的不顺,肯定也有父母偏心带给他的伤害。


吴奇隆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过,小时候,哥哥和弟弟就算七八名也会得到奖励,而自己考第三名却会挨打;和弟弟打架的时候,不管谁对谁错,妈妈总是向着弟弟;与哥哥吵架,父母责骂的还是吴奇隆,为什么不听哥哥的话。

再后来,父亲欠下了2000万的外债,彼时已经是小虎队成员的吴奇隆,为了帮父亲还债,疯狂的接通告,有一次甚至夸张到7天7夜没有睡觉。

然而对于这样的牺牲,家人却并不领情,哥哥弟弟甚至还嘲笑吴奇隆拍烂片。

我相信吴奇隆的遭遇绝对不是个例。


现实中,很多父母就是一碗水端不平的,并且更可怕的是,他们偏心而不自知。


之前,一则来自人民日报的微博上了热搜榜。


来自武汉的一位妈妈发现女儿的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已经到了走路摔跤、影响生活的程度。


领着女儿到医院后,她得知,孩子的视力仅为0.15。

而正常孩子的视力应该在0.8-1.0之间。


但随着进一步检查,仪器验光却显示小女孩的视力在正常范围,后续检查中,医生也发现她的眼睛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

经诊断,医生认为女孩得的是“癔症性眼盲”。


原来自从有了弟弟,女孩就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长期被忽视导致她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进而影响了她的视力。

类似的由于家里生了二胎而影响到老大的例子,还有去年的一则新闻。

去年,上海铁路南站派出所的民警,找到了一个离家出走的15岁女孩。


女孩是家里的老大,自从妹妹出生,父母对妹妹照料有加,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她。

随着妹妹的长大,姐姐心中淤积的不满也越来越深,终于在一些小事的引发下,她下定决心离家出走。


好在父母在发现女儿出走后及时报了警,在火车开到上海铁路南站时,民警在列车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把女孩拦下。

这两个女孩的遭遇,让我想起了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


有一个强势而聪明的姐姐,和一个爱撒娇的弟弟,作为家里的老二,德善一直是最被忽视的那一个。

在姐姐弟弟要吃鸡蛋的时候,妈妈发现冰箱里只剩下了两个鸡蛋,那一瞬间她转头看向了德善,德善连头都没有抬起来,说我不用。

朋友的爸爸送给德善炸整鸡,并且嘱咐德善一定要吃鸡腿,但妈妈却把鸡腿给了姐姐和弟弟。

发现爸爸经常给弟弟买冰淇淋后,德善也要求要吃冰淇淋,爸爸于是就买了一大桶,回家分给姐姐和妈妈,可是德善自己依旧是分到最少的那个孩子。

对于德善,以及无数像德善一样的孩子来说,伤害他们最深的,不是少吃了一口的冰淇淋,而是父母的分别心。



多子女家庭里,许多家长都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个孩子我都爱。

然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往往越强调什么,就越缺少什么。

美国加州大学曾有一项研究,最终结果表明: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会不自觉对某个孩子特别偏爱。


但其实,真实比率还要更高,因为在观察者面前,父母总是努力掩饰自己的偏心。

而另一项更早的调查专门研究了母亲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后对大孩子在“互动性”方面的影响。

换句话说,这项调查研究的是在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母亲对老大的态度究竟有了哪些改变。

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母亲在老二出生后对大孩子的帮助行为、出现频率、发起游戏的次数都下降了接近4成;同时她对于老大的阻止行为、控制类语言、负面语言、对抗等行为却上升了超过5成。

也就是说,妈妈们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有了老二之后,他们对老大负面情绪更多了。

换句更扎心的话说,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尽管他们自以为公平,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爱就是有优先级的。

这样有分别心的爱,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随着二胎的全面开放,周围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了。

我表姐就是其中一员。

我小侄女十二岁的时候,家里又添了一个弟弟。

结果就是,外人看着和和美美的一家人,背地里鸡飞狗跳。

表姐经常抱怨女儿不懂事、不听话,明明她照顾弟弟已经很累了,女儿还要来添乱。


我说,你要不要换位思考一下:


假如,你老公有一天带着另外一位女人回家来了。他说:“亲爱的,我像过去一样永远爱你。但是这个人今后要和我们住在一起了。另外,她也将占有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非常爱她,而且她比你更需要帮助。这难道不是很好吗?难道你不为此感到高兴吗?”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你能怎么办?

这个例子其实是著名育儿专家斯波克博士在他《斯波克育儿经》中,讲到大孩子对新生儿的嫉妒时举的例子。

中国人有个成语叫亲如手足,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面对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亲密,任何负面情绪都是不对的。

我们总是把大孩子对弟弟妹妹的嫉妒视为洪水猛兽,殊不知,这样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因此,多子女家庭里,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嫉妒心,刻意对大孩子更加关注。尤其是如果大孩子正值青春期,就更需要家长多投入精力去关注他。


父母对幼小的孩子有着天然的关注,而对大孩子则会下意识地忽略。这种做法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悖论:老大期待父母的爱、爱反而少;老二还小,不懂欣赏爱、爱反而多。

这种对于幼崽的爱护已经写在我们的基因里了,稍微不注意,很容易给大孩子留下父母不爱我,只爱弟弟妹妹的刻板印象。


比如新闻里那个癔症性眼盲的姐姐,一旦她形成了父母更爱弟弟的看法,这个刻板印象就会严重影响她对事物的判断,她的所见所听所感,就会时时刻刻强化这个观念,最终她的潜意识选择用“眼盲”来抗议自己被疏忽。


因此对已懂事孩子的要刻意地更关注。矫枉过正,过才能及。



其次,对老大更加宽容。

我小的时候跟表妹一起玩,家人总喜欢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我表姐也总喜欢对女儿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

借用小侄女的话说:

弟弟比我小十岁,那我要一辈子让着他吗?

在综艺里,同样家有两个娃的胡可说过: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他们要一视同仁,并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经常和孩子沟通。

她也曾教育安吉,一定要让着弟弟,结果有一次兄弟俩抢玩具时,哥哥狠狠的掐了弟弟一下,弟弟就躲了起来,并且大声的说道,我现在这么惨都是你害的。


我们往往容易对小的宽容,对大的苛责,这是自然倾向,但这种自然倾向并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反而会给孩子们的相处造成障碍。


老大因为学业生活等问题会受到大得多的限制、批评和约束。因此,聪明的家长都会刻意地对大孩子更宽容,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成长。


第三,是防止中国式逗小孩对孩子的伤害。

我有个朋友在怀二宝的时候给老大做了很多心理建设,慢慢的,老大开始很期待有个弟弟妹妹,结果有一天,老大放学回家,突然跟妈妈说能不能不要弟弟了。


朋友耐心问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是奶奶在接她放学的时候逗她,跟她说爸爸妈妈有了小弟弟就不要她了。


本来开开心心的一件事,因为老人的一句话而成了大孩子的心理阴影。


这种玩笑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好笑,而是一种折磨。


任何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不要你”的玩笑在孩子看来都绝对不是玩笑,开这种玩笑的亲戚,哪怕是铁打的关系都绝对不能纵容。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把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需求比喻成蓄杯每一个孩子都拿着自己的杯子,希望爸妈蓄满安全感和爱。

而孩子们往往是感性的,只要看到自己杯子被蓄满了,心里就有了满满的安全感。那些小小的矛盾,也终将在时间的洗礼中升华成手足情深。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能跟他们共同成长、共担风雨的手足。